为什么碎片化阅读不等于学习?
你是“低头族”吗?
去年六月中旬,我开始使用『微信阅读』APP,当时发现很多人关注我,突然感觉有很多人都因为这个APP爱上阅读了,我想这么好的手机应用,一定要每天坚持阅读,但是却因为各种状况,我大部分时间坚持了,还有一些时间没去阅读,偶然间我去后台看了看,发现坚持的人廖廖无几,发现原来很多人只是安装了这个APP,其实每周的阅读时间都没超过10分钟,更有甚者,有的人根本就没在这个应用上读过书。
你喜欢阅读吗?还在坚持每天阅读吗?是否已经很久没有系统的学习、专注的阅读了呢?有的人曾经说他上次看书还是大学毕业前。
现代人每天的时间都是被打碎的,花在微信、微博等各式各样的阅读类移动app的时间越来越多,一旦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,就忍不住拿起手机。
自从微信诞生,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都在做“低头族”。开车的时候,我最怕看到走路不抬头的行人,只能不情愿地用喇叭提醒他。有位朋友曾经因为忙着看手机走错了地铁站出口,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顺口溜:『手机不离手,走路不抬头,走错地铁口,立刻要调头。』我们每天的碎片时间被各种订阅、推送、分享充斥的鼓鼓的,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着大脑。
是不是一听到手机提示音,就有点儿小兴奋呢?
碎片化时间真的能带来学习效率吗?
碎片化时间阅读效率高吗?
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,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,学习效率更高。微信等社交工具已非常普及,碎片化阅读已无可避免。但是我们要正视一个现实:碎片化阅读的内容题材广泛,在阅读过程中手机的推送消息、微信群抢红包、热点娱乐新闻等信息不时弹出,恐怕很难静心阅读,这样读完后知识不成体系,而且容易忘记。
想象一下,我们长期碎片化阅读,会变成什么状态呢?
有研究发现,人在上网和读书时大脑活动模式是截然不同的:上网浏览时大脑中做决定的区域非常活跃;而阅读时大脑中与语言、记忆和视觉有关的区域很活跃,但跟做决定和解决问题的区域无关。上网时,各种各样的信息干扰或是环境变化需要大脑去做判断,由此导致我们在上网时很难深入阅读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。
学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快速思考并理解,不仅要接收书中的知识,而且要在思维中引发思考,与自己形成链接,学以致用,尝试实践。
当我们上网时,搜索一个关键词,一瞬间就看到很多有趣的信息。碎片化阅读将人变成信息的解码者,无需过多思考,使人逐渐丧失深入阅读的功能。长期接受碎片信息,会让人的思维变得狭隘,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。
简单一句话,不客气地说,整个人会变得十分肤浅。
碎片化时间无可避免,怎么办?
既然碎片化时间无可避免,我们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,提高碎片化时间内的学习效率,将碎片阅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。
【对策一】做好自我管理,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,每天认真写日志
当我们认真记录日志后,会发现很多碎片时间和事件。对于碎片时间,我们应做好自我管理,提前规划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,做好每天的记录,发现自己的时间管理问题,再来调整出大块时间。
【对策二】学会处理“不速来客”,对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说“不”
我们很难避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,如果不懂得处理这些突发,避免自己的时间被切碎,那么可以预见当天的效率依旧是极低的。
多学习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,培养养成良好的事务处理习惯。
把所有的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,简单来说就是:优先第一象限,投资第二象限,走出第三象限,拒绝第四象限。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,多学习一些时间管理方法。把所有的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,简单来说就是:优先第一象限,投资第二象限,走出第三象限,拒绝第四象限。
第一象限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,如下个月要做的中层经理管理提升项目,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筹备,那就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,做出任务清单,进行内部责任分工,按部就班地实施准备工作学会对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说不。有时候,拒绝也是一种美德。
第二象限的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,如老板让你帮忙送客户去机场,那你就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,立刻去做。
第三象限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,你自己来取舍。
第四象限,就是不重要紧急的事情,当然是能不做就不做,或者找下属来分担哦
【对策三】归纳整理,深入思考,形成个人知识体系
在刷微信、微博和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碎片内容,应及时收藏,进行消化整理。利用知识管理工具,建立文件夹目录,将所收集的文章按照类别分类保存,定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,形成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总结,经过日积月累,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要形成个人知识体系,自然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,这样就不会再象“无头的苍蝇”,哪里有热闹,哪里有培训都想去,你只会选择和你的知识体系目标相关的内容去学习,会越来越清晰地描绘出你特有的个人知识地图。
温馨提示:
以上信息仅作参考,客户保留所有信息(文字,图片,视频,以及其它多媒体)等内容修改的权利。最新的内容,以企业官方为准!